(资料图片)
本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电商平台“6·18”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已相继拉开帷幕,浙江省消保委根据近年来网络消费投诉情况,总结了网络促销购物“五要五不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各类促销活动时擦亮眼睛,防止落入消费陷阱。
不要过分追求低价,要多对比按需购买。网络促销期间,商家会打出“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各类促销信息吸引消费者眼球,部分商家也会利用“划线价”形式进行虚假价格促销,消费者极易因为“低价”而购买一些自己实际不需要的商品,从而引发大量退货退款纠纷。消费者要提前做好购物规划,按需购买,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对比价格,避免冲动下单。
不要只关注商品宣传,要注意查看商家资质。消费者在网购时,往往更加关注选购商品的宣传描述信息,从而忽略了商家主体信息。根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平台内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等相关信息。建议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仅要看商品描述信息,也要查看商家经营资质,选择“亮证”“亮照”的商家进行交易。
不要落入“套路营销”,要谨慎参与、理性消费。部分平台为了赚取用户流量,推出砍价免费拿、领现金、拼单返现等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模糊活动规则,暗设兑奖门槛,优惠承诺不兑现。消费者要谨慎参与此类活动,如果按照平台要求完成任务后平台未按承诺兑现奖励,可截屏保留相关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不要放任促销信息骚扰,要保留证据及时维权。在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期间,各类营销短信和电话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使消费者不胜其烦、深受困扰。消费者看到此类推销信息时,注意查看信息发送者是否经过本人授权或者允许,可按照短信提示进行退订。如果退订后经营者仍推送促销信息的,消费者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不要着急下单,要先了解售后政策等信息。消费者在下单前要提前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保存好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购物凭证,并事先了解商品的退换货政策。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及时联系商家或者电商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保委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最近更新
- 速看:“6·18”网购“五要五不要”2022-06-16
- 今热点:华神科技“神操作” 遭中小股东和交易所质疑2022-06-16
- 当前热点-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2022-06-16
- 今日要闻!拓展“云”空间 激活“数”动力2022-06-16
- 【新要闻】网购平台“客服”来电要当心2022-06-16
- 【时快讯】保障手机用户权益,“解绑”仍需努力2022-06-16
- 即时:从企业到员工 联想加速构建减碳生态圈2022-06-16
- 快报:今天,永久关闭!曾占据95%市场份额的它,谢幕了...2022-06-16
- 每日热议!“贵人码”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实现贵州惠企便民智慧应用全覆盖2022-06-16
- 天天快报!微软宣布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永久关闭 最高市场份额曾达95%2022-06-16
- 每日热文:趣链携手易马达发布区块链换电SaaS平台2022-06-16
- BOE(京东方)发布全球首个电子标签物联网应用国际标准 填补行业空白2022-06-15
- 热点!“面板双虎”群创友达合并猜想2022-06-15
- 实时:俄研制太空用高强度延展合金2022-06-15
- 头条:我研究团队揭示肿瘤患者易贫血之谜2022-06-15
- 每日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三维垂直场效应晶体管 将催生更小、更环保的数据存储器2022-06-15
- 【快播报】海南“土地超市”上线 可实景三维看地2022-06-15
- 动态:科技创新铺就数字经济“林荫路”2022-06-15
- 看热讯:国内首个政务网络安全运营中心亮相2022-06-15
- 最新:加速电动化进程 法拉利将公布电动车战略2022-06-15
- 每日快讯!已灭绝巨龟“再度现身”,科学家正对其开展样本比对2022-06-15
- 速递!空气炸锅会致癌吗?2022-06-15
- 视点!短视频“蹭爆点”别过线2022-06-15
- 信息:新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2022-06-15
- 热议:规范电子产品回收 为隐私安全加把锁2022-06-15
- 今日观点!团购券不能成“忽悠券”2022-06-15
- 动态:中国Kindle电子书店停运遭质疑 消费者怎么办?2022-06-15
- 当前看点!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11万亿元2022-06-15
- 热门:家电搅局者?集成化家庭服务机器人来了2022-06-15
- 今头条!杭州上城区联合工商银行、微信支付发放2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