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斗定位技术引入测量装置,并用于高铁施工中,以提高高铁施工工艺和质量,这是“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一次深度融合。
这个“强强联合”的故事,发生在湖北黄冈至黄梅段高铁的建设过程中。4月22日,黄黄高铁开通运营。在几年来的建设中,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接触网智能检测小车等,为黄黄高铁的智能建设添加了“新动力”。
“新建的黄冈至黄梅铁路全长125.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高速铁路。”黄黄高铁施工负责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黄黄项目经理王林说,“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将北斗定位技术引入测量装置,大大提升了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
该装置集北斗定位和红外扫描功能于一体,能简便快速地完成接触网支柱限界、基础高程、跨距、承力索高度、拉出值等参数的测量、记录及传输,使测量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后期腕臂、吊弦参数计算、安装提供精确数据。
“这种一体化测量装置是首次基于北斗定位技术自主研发的高铁接触网参数测量装置,这次运用在黄黄高铁施工中,为高铁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保障。”此项装置研发负责人李勇说。
测量参数准确是第一步,高铁建设还少不了检测装置。
该局研发的便携式接触网智能检测小车和便携式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巡检装置在全线承导线架设施工完成后,对接触网悬挂各项指标参数实行动态检测、分析。同时,前者还能对腕臂、吊弦、电连接等接触网零部件进行高清成像,根据采集图像自动识别缺陷,并形成缺陷报表,使接触网参数测量效率提高了80%,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精准度。
智能建设也贯穿在高铁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中。该局运用接触网计算系统V2.0进行零件装配选型、碰撞检测、力学分析,确保与现场实际保持一致后再加工生产;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腕臂预配平台、吊弦预配平台2项智能工装,实现全线接触网与轨面的高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内。
项目书记朱军说:“黄黄高铁优良的建设质量,彰显了我国精湛的高铁建设水平。高铁的速度以及安全性,源于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对质量的坚守和对技术的不断创新。”
黄黄高铁开通后,武汉到九江仅需1小时、到杭州仅需3小时。
最近更新
- “北斗+”助力黄黄高铁智能建设2022-04-26
- “点亮”数字政府 温暖美好生活2022-04-26
- 微信账号交易、诱导分享等涉不正当竞争2022-04-26
- 广东居民搜索“在线问诊”环比升三倍2022-04-26
- 国内三大运营商一季度日均赚3.87亿元2022-04-26
- 媲美字节跳动?希音缘何估值达千亿美元2022-04-26
- 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2022-04-26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全链条治理网络暴力2022-04-25
- 三大运营商日均赚3.87亿元2022-04-25
- 推特态度大转弯?愿意和马斯克谈收购,或要求签订“分手费”条款2022-04-25
- OpenHarmony技术日成功举办,全球下载次数高达6300万2022-04-25
- 我国数据产权保护已形成四大政策思路2022-04-25
- 揪心拍卖后的朗科科技:神秘第一大股东露出真身 期待浴火重生2022-04-25
- 极米科技2021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签约顶流明星营销费用暴涨76%2022-04-25
- 聚焦MAH | 2022年第2期“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圆满召开2022-04-25
- 德施曼2022新品发布会速览:全面领先国际品牌!国货智能锁强力冲击全球市场2022-04-25
- 美媒报道:古老的气味帮助我们穿越历史2022-04-25
- 梁万年: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病死率是流感的7到8倍2022-04-25
- 你的猫咪知道你是谁2022-04-25
- 谷歌将在非洲开设产品研发中心2022-04-25
- 法媒:冥王星上惊现巨大冰火山2022-04-25
- 微新星:科学家发现恒星爆炸新类型2022-04-25
- 英媒盘点:堪称“腹部脂肪杀手”的六种早餐食物2022-04-25
- “云上雄安”处处洋溢数字范儿2022-04-25
- 地球史上最“烫”岩石获证实2022-04-25
- 美媒报道:揭开海王星的神秘面纱2022-04-25
- 美科学家提出行星探索十年规划2022-04-25
- 英媒解析:火烈鸟为什么是粉红色的?2022-04-25
- 中教云承担“国培计划” 赋能教培改革创新2022-04-25
- “以大带小”加快企业数字化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