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冠介导的嗅觉丧失的破坏性影响众所周知,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然是一个谜。1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感染作出反应时,嗅觉丧失很可能是发生炎症的附带后果,而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
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副教授何程莹(音译)表示:“作为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我想知道为什么丧失嗅觉是新冠而不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因此,我们决定对嗅觉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看看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时,在细胞水平上实际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进行研究,何教授及其同事从23名新冠病亡者和一个对照组患者的大脑底部嗅球(传递携带气味信息的神经脉冲的部位)中收集了组织。对照组由14名死于其他原因的人所组成,他们在死亡时体内并没有被检测到新冠病毒。
研究人员对所有收集的组织进行了任何可检测到的新冠病毒颗粒的评估,并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中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存在的轴突(传递电脉冲的神经元部分)的数量。从3名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其余患者的家庭访谈中获得了有关嗅觉和味觉的信息。
23名新冠患者中有3名被确定失去了嗅觉,4名嗅觉能力下降以及2名同时失去嗅觉和味觉。对照组的14名患者中没有人被确定为失去嗅觉或味觉。
研究人员想从两组的研究中了解三件事:嗅觉系统中神经元的退化(损伤)水平、嗅觉轴突丢失的数量以及微血管病变(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
研究人员将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组织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嗅觉减弱或完全丧失嗅觉的患者)的组织进行比较后发现,新冠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更严重,并且嗅球中的轴突量要少得多。
该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发现是,尽管神经和血管受损,在大多数新冠患者的嗅球中并未检测到新冠病毒颗粒。
何教授解释道,依赖于常规病理检查的先前研究推测,嗅觉神经元和嗅球的病毒感染可能在与新冠相关的嗅觉丧失中起作用。然而新研究表明,嗅觉上皮细胞的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元,减少可用于向大脑发送信号的轴突数量,并导致嗅球功能失调。
图形显示了新冠病毒在鼻腔内的感染如何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减少可用于向嗅球(帮助大脑处理信号)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脉冲传输器)的数量。而这往往导致新冠患者的嗅觉减弱或完全丧失。
最近更新
- 新冠嗅觉丧失症由炎症而非病毒本身所致2022-04-21
- 四月星空:天琴座流星雨4月23将迎来极大时间2022-04-21
- 中国空间站建设这些看点值得期待(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⑰)2022-04-21
- 迁徙的鸟,你要去哪里?2022-04-21
- 云南发现3.9亿年前肺鱼化石新属种2022-04-21
- “躺平”没有出路,“动态清零”才是最佳方案2022-04-21
- 苹果为消费者更换新手机,但依旧“不解释”!2022-04-21
- 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04-21
- 首个可协同工作分子机器人开发完成2022-04-21
- 动辄上万字、大条款套子条款 App用户协议能划划重点吗2022-04-21
- 企业推扫码抽红包促销 犯罪分子黑进软件后台“偷奖”2022-04-21
- 五部门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2022-04-20
- BOE(京东方)与北京建院签订战略合作 创新科技赋能智慧建筑新生态2022-04-20
- 伊对、我爱我家等37款APP存在问题被工信部通报2022-04-20
- 线上课程渐趋成熟 部分学生付费刷课2022-04-20
- 百度发布车路协同开放平台“开路”2022-04-20
- 领先国外一至二代,国货智能锁代表德施曼新品发布会将为生活带来怎样超前的变化?2022-04-20
- 阿里妈妈m awards:见证2022经营力2022-04-20
- 我国5G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展 一季度新建5G基站13.4万个2022-04-20
- 天威诚信加入全球SaaS联盟,电子认证深度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2022-04-20
- 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2022-04-20
- 多家筹款平台开始收取服务费 规范互联网筹款,必须的!2022-04-20
- 知网“搬运”知识两头赚 如此吃相该有个说法了2022-04-20
- 向昆虫要蛋白,这样的绿色食品你吃过吗?2022-04-20
- 每个人都有癌细胞? 院士说对,但不必过分担心2022-04-20
- 变“废”为“宝” 解码中国空间站的“生命源泉”2022-04-20
- 认知能力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下一站”2022-04-20
- 回溯“太空出差”183天精彩瞬间2022-04-20
- 加强网信创新力度 支撑数字经济发展2022-04-20
- 知网知否?作者授权应当有2022-04-20